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漫无目的地看着窗外。
冬天悄然到了尾声。春天,偷偷地来了。这两个小姑娘,好像在和人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静悄悄地躲在让人不易察觉的角落里,不知道是想要制造惊吓还是惊喜。然而,即便如此,她不小心露出的裙角也并未逃过那些已在家里期待多时的有心人们的眼睛。于是,围墙外的那条路,又热闹起来了。
说那条路的变化热闹得如同小孩子的脸和夏日的雨也丝毫不为过,说变就变。昨日还静谧地像人烟稀少但植被茂盛、鸟鸣悦耳的小山村,今天上午就呼啦啦地冒出了许多人,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小孩子,说话的、打闹的、笑的、吵的。还有小贩的吆喝、汽车驶过时的油门声、喇叭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春日里比春景还要美丽的风景。而这风景也唤醒了沉睡了整个冬季的路。
若说围墙外的那条路是属于“人”的路,那在我家楼下的那条路则可以说是属于“大自然”的路了。这条路不过三尺宽,两旁长着茂密且极富生机的竹子和一丛温柔的月季,很少有人经过。偶尔有人经过时也只带出极轻微的脚步声,甚至还没有一只鸟叫的声音大,仿佛是在害怕会惊扰了自然的美梦。其余的,要不,是风吹过时带动竹叶舞动的哗哗声;要不,就是鸟儿们愉悦的啼鸣。也许竹林旁那一方小小的池塘里游动的鱼儿也有着不一样的声音,只是我听不见罢了。
思绪渐渐飘远,带着我回到了老家门口的那条马路。
我的老家,不是什么繁华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它就如中国其他地方的其他乡镇一样,既有传统农耕所遗留的淳朴,又糅杂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嘈杂。那条横贯小镇的马路就是最好的见证者。我没有见过那条路最初的样子,在我的记忆中,最开始,它是一条碎石路,但因为后来暴露出的种种不便,就被改成了水泥路。在修建时,那条马路上总有着干劲十足的工人们,小镇的居民们在闲暇时总爱围在边上看着、感叹着、期待着。后来,路修好了,再过了许多年,那条路又变成了柏油路。只不过,这一次,路边上没有了那许多闲适的居民,只有一些好奇的小孩子。每逢赶集,这条路总是格外的热闹,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人,拥挤、吵闹。到了中午,人就一下变少了,几乎让人怀疑上午那热闹的景象是想象出来而实际上不存在的。到了傍晚,夕阳西下之时,沿着这条路向小镇外走去,路上可以看到悠闲散步的夫妻、调皮打闹的孩子、晚归的农人,路边有或远或近、徐徐升起的炊烟,偶尔还会遇到甩着尾巴、慢悠悠走着的老黄牛。在这样的路上走着,心仿佛也随着牛儿那摇晃的尾巴而慢慢沉静下来了。
往后,我还会见到更多的路,但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