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承办的“巴蜀新学与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浏览量:
  • 日期:25-07-01 15:50
  • 作者:谭嫦嫦 马文美
  • 来源:文学与新闻学院
  • 审核人:廖久明


本网讯(文/图 谭嫦嫦 马文美2025年6月28日至29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承办的“巴蜀新学与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和乐山沙湾两地成功举办。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捷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进,沙湾区委书记、区长汪秀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罗鹭出席会议。此次会议聚集了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康州学院、日本九州大学、日本国士馆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波兰波兹南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巴蜀新学与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的主题展开了交流,共同探讨巴蜀新学与中国文学的近现代转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

6月28日上午,大会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罗鹭以及日本九州大学岩佐昌暲教授的致辞中正式拉开帷幕。四川大学李怡教授、日本国士馆大学藤田黎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秋吉收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罗福林教授、四川大学周文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文学的地方路径”“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中的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巴蜀新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之嬗变”“郭沫若的跨文学与史学写作”等相关议题进行主旨报告。6月29日上午,大会在乐山沙湾郭沫若纪念馆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康州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的4位专家围绕“地方读书人的现代命运”“郭沫若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意义”“郭沫若早期家书手稿探赜”“巴蜀现代作家研究的文献学路径”等议题发表见解。除此之外,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大会还布置有专题报告环节和青年博士论坛,近50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专职和兼职研究员杨胜宽教授、陈俐教授廖久明教授可晓锋副院长、向珂副处长付金艳教授、张慧教授马文美谭嫦嫦博士分别针对郭沫若的学术思想历史剧以及翻译策略等问题发表见解。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主任廖久明教授在阐述学术观点的同时还介绍了其治学的心路历程以及文章完成之后与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岩佐昌暲的书信往来,扩大了中国郭沫若研究的国际影响,同时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国际视野。

会议最后,沙湾区委书记、区长汪秀丽和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进作交流发言,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捷发表讲话,为此次会议画上圆满句号。本次会议辐射郭沫若的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打破学术壁垒,为推动巴蜀文化研究迈向新的高度,为探索郭沫若的学术思想体系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下一条:《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美术与设计学院参加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