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在乐师 >> 正文

乐山师范学院第十二届“心故事·心成长”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 浏览量:
  • 日期:25-04-11 12:24
  • 作者:心理健康中心
  • 来源:
  • 审核人:丁敏娜

本网讯(文/心理健康中心 图/经管学院新闻传媒中心)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贯彻教育部倡导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要求,贯彻我校“为师先育心,育心以为范”的理念,提升心理育人成效,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团委美育主办、经济管理学院承办承办的第十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于4月10日下午在实训楼多功能厅拉开帷幕。

本次决赛的八部作品围绕自我认同、人际边界、就业焦虑、容貌认知、性教育等核心议题展开,《孔乙己遗梦的新生》,用具象化的手法,将“学历”“自我认同”“现实压力”展开圆桌会谈的方式展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引导同学们看到“专业+”的可能性,在时代浪潮中重构价值观,将传统智慧转化为破局的力量。

《破茧蝶舞》运用多重替身的手法,用“破茧”的象征意义,凸显出主角在经历自我否定但依旧不放弃尝试后的“新生”。

《内心呼唤》使用时间回溯的手法,通过替身具象化主角的“内在批判者”,直观呈现自我接纳的冲突与整合。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通过平行时空的方式,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隐喻着青年对多元价值的探索,引导同学思考,爱我所选,不论面对怎样的情景,都有逆风前进的动力。

《从心灵编码到生活绽放》,指引观众发现生活的美好,感知"活着"的实感,生活的美好不仅是建立情感联结的锚点,也是对抗焦虑的天然缓冲垫。

性教育不是禁忌,它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它教会我们如何爱己、爱人。《“玫”影》通过舞蹈形式,通过舞蹈、替身、时间回溯、具象化的心理情景剧手法表现内心的冲突,用“玫瑰”象征身体自主权,完成了一场关于“自我保护”与“尊重边界”的启蒙,从创伤走上自我救赎,从受害者到守护者,以意义深刻的题材,别出心裁的构思和精彩绝伦的表演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荣获本次比赛的第一名。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陶媛在点评时指出,心理情景剧的意义,不仅在于呈现生命的伤口,更在于唤醒蛰伏的力量,内心痛苦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土壤,将困惑转化为成长的养分,在与他人的共鸣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坚韧与希望。心理情景剧大赛是戏剧艺术与心理学的深度融合,更是行走的心理课堂,通过戏剧化的表达,学生得以在安全的情境中体验冲突、释放情绪,参赛作品通过严谨的学术内核与生动的艺术表达,诠释了“心理育人”的深层内涵——在冲突中看见力量,在对话中孕育希望。

上一条:四川省第三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乐山预选赛在我校成功举行

下一条:机关党委召开所属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