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讲坛 >> 正文

【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外国语学院举办翻译学术讲座

  • 浏览量:
  • 日期:25-05-15 11:30
  • 作者:文、梁承俊/图、黄恬恬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审核人:陈开富

本网讯(文、梁承俊/图、黄恬恬)5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邀请西南科技大学范先明教授在学院1楼会议室举办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主任王林主持。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部分教师和2023级、2024级全体学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范教授指出,大数据时代翻译方式已发生革命性转变:从传统手动查字典模式,迈向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的自动化翻译。术语库、预翻译功能及多语言、多模态翻译场景的拓展,既提升了效率,也优化了翻译质量。但技术发展亦带来挑战:重复性翻译岗位可能被自动化取代,未来翻译人才需具备跨学科能力,例如融合计算机技术与翻译专业知识,以适应行业变革。范教授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其在处理文化差异、历史语境及复杂逻辑时存在明显局限性:如“狗剩”这类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需结合语境选择恰当译法,而非机器直译;科技文献中“file”、“件”、“项”需译者根据上下文逻辑深入分析,避免机器误译。实践案例显示,专业译者通过“二重证据法”(大数据比对+权威译文参照)及计算机辅助工具,可在海量数据中甄选出最佳译文。部分资深译者凭借深厚语言功底与行业经验,每年高效完成多本专业书籍翻译,作品获顶尖出版社认可,验证了人工翻译在专业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与独特价值。针对翻译专业学生,范教授提出学习路径建议:低年级需夯实语言基础,筑牢双语转换能力;高年级应聚焦专业技巧与技能提升,强化专业课学习效率,以匹配行业未来需求。最后,范教授介绍了CATTI考试的备考建议并耐心回答了回答了学生提问。

范先明教授系三级教授、翻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全国多语种翻译人才库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在翻译家研究、翻译学与比较文化、人工智能与翻译技术研究等方面造诣深厚。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进一步加深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前沿的认知,为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及语言岗位胜任力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条:我校赴杭州师范大学参加“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