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王康泰 张诗钰 图/欧阳梓涵 刘府君)为探寻“两弹”研发历史,感悟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1月23日,乐山师范学院“群星闪耀—两弹一星精神探索”实践队前往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区的两弹城,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调研。两弹城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崛起的重要基地,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热血与奋斗,他们隐姓埋名扎根于此,凭借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铸就新中国国防重器,挺起民族脊梁。让我们走进两弹城,探寻当年他们的生活与工作。
队员们来到邓稼先旧居前,不禁驻足凝视。在他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邓稼先忙碌的身影。昏黄的灯光下,他伏案研究,专注地反复计算,为攻克技术难题绞尽脑汁。邓稼先居住的小院外观质朴无华,基础设施也极为简陋,然而,正是这座看似平凡的小院,见证了邓稼先院士为“两弹”事业拼搏奋斗的无数个日夜。那些陈旧的桌椅、简单的生活用品,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科研条件的艰苦,却也更加凸显出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
走进防空洞,队员们瞬间被墙壁上的标语所吸引。“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些振聋发聩的话语,仿佛穿越时空,在队员们的耳边回响。洞内空间狭小,光线昏暗,潮湿的气息弥漫其中。这里,正是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众多院士曾经长期工作的地方。科学家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了多达29次核试验。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紧张忙碌,将试验的危险和环境的恶劣全然抛诸脑后。每一次试验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挑战,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步入两弹历程馆,馆内丰富详实的史料、珍贵无比的文物以及逼真还原的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两弹”研发的艰辛历程。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艰难的技术攻关,从一次次的失败挫折,到最终的成功突破,队员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默默奉献的身影。一幅幅历史照片定格了科学家们专注投入的神情,一件件实物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实践队对“两弹”研发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两弹精神” 的丰富内涵。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对两弹城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以邓稼先院士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所展现出的“两弹精神”的深层含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积极传承并弘扬以“两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精神,深入挖掘两弹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传播红色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