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在乐师 >> 正文

【寒假社会实践】乐山师范学院雪域金珠,“红”扬两路实践队开展红色专项主题实践

  • 浏览量:
  • 日期:25-01-22 12:31
  • 作者:罗涛 欧星雨 龙鑫
  • 来源:校团委
  • 审核人:余雨懁

本网讯(图文/校团委)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八军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在进藏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孕育出伟大的“两路精神”。

重访十八军进藏老战士,赓续不朽两路精神

怀着对先辈的崇敬与传承红色血脉的热望,12月15日,乐山师范学院雪域金珠,“红”扬两路实践队专程前往乐山市市中区海棠街道,拜访曾参与筑路的老战士李绍清爷爷,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探寻“两路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推动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李绍清,字海帆,1932年5月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石麟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50年代初,他投身川西剿匪战斗,随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川藏公路的修建之中,一路奋战直至拉萨。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战功赫赫,累计立功十余次。

回忆起那段岁月,他坚定地说:“当年没有机械设备,全靠双手,高反和恶劣天气如影随形,但我们都知道路不通,西藏就无法与外界相连。”他深情地讲述了在敏拉山皮康崖,战士们立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身扛简陋工具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与强烈的高原反应顽强抗争,硬生生的凿出希望之路。期间年仅25岁的张福林在爆破雀儿山工地过程中被巨石砸中牺牲的故事尤其让人动容。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以张福林为代表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成为中国大地上又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当爷爷回忆起藏民从最初的疏离到后来亲切称他们为“金珠玛米”,那军民鱼水情深的画面,如暖流般沁入人心。

访谈结束后李绍清爷爷赠予了团队由他本人所著的《凑合集》,里面详细记录了他参加革命和修筑川藏公路的点滴回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一份跨越时空的传承。此刻,团队成员们心潮澎湃,他们深知,手中接过的是历史的接力棒,肩上扛起的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神圣使命。

此次拜访李绍清爷爷,团队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两路精神”那滚烫的热度。他们满怀着敬意与感动,所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些珍贵的故事,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与担当。接下来,团队将持续努力做好宣传工作,让“两路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泛起涟漪。

98岁老人的传奇记忆:“两路精神”背后的热血往事

为进一步挖掘十八军进藏的历史故事,探寻“两路精神”的成功密码,从中汲取奋进力量,12月22日下午,乐山师范学院雪域金珠,“红”扬两路实践队一行赴乐山市市中区专程看望拜访十八军老战士徐光益爷爷,深入了解其参与十八军进藏的相关情况,并就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等系列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徐爷爷虽接近期颐之年,但仍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他从自己参加川黔游击队的故事讲起,回顾了自己加入解放军、跟随十八军进藏修路的相关情况,重点讲述了参加十八军修路时汉藏同胞鱼水情深、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历史。他回忆道,过去西藏没有公路,靠牦牛运输供应十分困难,战士们经常饿饭,野菜是家常菜,有时吃了还中毒,能吃上饭都是幸福的事,凭着几个圆根(一种像萝卜的块茎植物)就进了昌都,晚上睡帐篷,半夜帐篷被吹垮贴在脸上,困难重重,但是解放军严格执行不吃地方的规定,还帮助当地修路,这深深地感动了藏民,他们给战士们送水送菜,主动把房子让出来,对解放军很关心很照顾,解放军也充分尊重藏民同胞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双方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当谈到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战士们修路,徐爷爷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家过去在旧社会受苦受难,对新中国十分有感情,对藏族同胞的遭遇深有感触,我们必须勇于奉献,关键时刻不放弃、不退缩,坚决完成任务”。

徐爷爷的讲述有着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久久不能忘怀。访谈临近结束时徐光益爷爷还特别叮嘱年轻人要勤于学习、不怕困难、发奋图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

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是对历史负责、对时代担当。我们要把“两路精神”融入灵魂、化为行动,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作为,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与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川藏史馆寻根脉两路精神耀征程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的征程,乐山师范学院雪域金珠“红” 扬两路实践队于 1月10日奔赴成都市温江区川藏公路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历史寻根之旅,深度挖掘 “两路精神” 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

踏入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们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所笼罩。展陈的历史资料与实物,仿佛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生动地讲述着川藏公路从乐山发端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陈旧的施工器具,虽已锈迹斑斑,却依然散发着当年战士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炽热气息,它们是那段艰苦岁月的直接见证者。

博物馆的老师热情接受了实践队的采访,详细讲解了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故事。其中,毛主席那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电报,彰显了西藏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也明确了西南局肩负的解放西藏的神圣使命,为川藏公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石,成为整个历史进程的关键起点。

在投身民族复兴建设的篇章中,川藏公路建设者们的事迹更是可歌可泣。博物馆老师讲述了他们在完成这条“天路” 的修筑后,并未停下奋斗的脚步,而是迅速投身到四川、云南、武汉等地的交通建设一线,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中流砥柱。副军长李觉更是从川藏公路迈向 “两弹一星” 建设战场,在不同的历史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担当。

同时军民一家也在其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在博物馆老师的口中,政委与藏族群众同桌共饮的画面,定格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温馨瞬间跃然纸上。藏族工人那质朴的感慨,深刻体现了十八军将士们对藏族同胞的尊重与关爱,消融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运输模范曲面八珍的事迹,则展现了藏族同胞积极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此次参观学习,川藏公路博物馆让实践队成员们的内心倍受震撼。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载录所,更是培育爱国情怀、传承“两路精神” 的实践基地。

通过现场观摩、理论学习与深入思考,“两路精神” 已深深扎根于队员们的心中,成为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让 “两路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上一条:【寒假社会实践】音乐学院开展2025年“我为乐师代言”主题实践

下一条:校地合作部门赴苍溪县调研对接校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