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在乐师 >> 正文

《索玛花开》支教感悟(十四)

  • 浏览量:
  • 日期:23-12-21 09:10
  • 作者:杜佳兴
  • 来源:数理学院
  • 审核人:左莉

本网讯(文图/杜佳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做出重要论述,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为响应国家号召,丰富同学们实践活动,让志愿服务精神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继承和发扬,乐山师范学院数理学院今年共派出38名应届毕业生奔赴凉山州雷波县、布拖县、美姑县以及乐山马边县,峨边县、沐川县开展顶岗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支教筑交流,互助共成长,同学们所到之处,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即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助力民族地区教育振兴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事业振兴。支教学子们将支教期间的所见所闻、感悟、收获,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索玛花开》系列支教感悟,以期能激励更多在校青年向上、向善、向美、向好;引领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扎根山乡、服务基层,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微芒成炬,拾光筑梦

刘健(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五班) 雷波县巴姑乡斯古溪小学

小时候,总是怀揣着一个教师梦,长大后我便成了你,才知道教书的不易,而初尝这份不易,正是从顶岗支教开始......

金秋九月,我来到了大凉山顶岗支教。正是因为曾经的教师梦,正是因为这儿的孩子需要我们,所以我选择了来这里支教。当我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孩子们生活环境让人心疼,但可喜的是他们总能够在困境中寻找欢笑。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微薄的,但我愿意将自己微弱的光芒化作照亮孩子们前行的火炬,只要我们努力拾起每一个微小的光芒,就能够筑起孩子们的梦想。我愿意化作山区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向远处飞翔。

《三国志》中说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必定会面临许多挑战,但是我们要有一颗向优秀老教师虚心请教的心。正所谓充分发挥和利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会所向无敌;有能力使用群众的智慧,那么即便是先贤圣人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支教是一个提升、沉淀自己的过程。支教生活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但是这个过程带来的满足感却也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在这儿,每一次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我便又有了斗志,此时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支教的意义所在。有时候,当看到这些孩子们因为学到了新知识而露出喜悦的表情时,我感到极大的满足;当看到这些孩子们因为理解到了某些新概念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时,我也感到无比的自豪。

每一次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在为孩子们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份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我无悔付出,我将继续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架起知识的桥梁!

三尺讲台筑未来之梦

荣芙玉(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五班)雷波西宁初级中学

人生路漫漫,道路千千万,总有熙熙与攘攘,而我选择登上三尺讲台。三年之前懵懵懂懂选择了教师这条道路,在那时觉得从讲台之下到讲台之上还很远,而那时的久远便是如今的当下。我现在以支教老师的身份走上了讲台,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收获颇多,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慢慢熟悉学生情况,逐渐深入了解学生,激起了我心中的责任与真诚。

我教的是七年级的孩子,他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有着单纯与最真挚的眼神。在这里的第一堂数学课,我和学生们做了“巧算24”“关于67的小魔术”“特殊数列”的数学趣味小游戏,即使有些孩子对于加减乘除法有迷糊,但也津津乐道地参与其中,有很多新奇的问题。当看到一张张纯真又好奇的笑脸,欣喜与振奋盈怀,第一次亲近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友谊”,也让我在心中点燃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刚与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基础很弱,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孩子不太会认识字;有的孩子上课总爱说话,纪律是一个大难题,上课经常都能把我气得着急,但欣慰地是总有学生为我支招。孩子们有时候也非常很可爱,课间总能听到一些伶俐的声音,“数学老师好!”“下节课是数学课吗?”“我想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每每听到这些,我心中忍不住开心,感觉到教学中的成就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欣慰与感慨铭心,支教生活是我人生中一笔艳丽的风景。

大山有灵,生生不息

唐玲(2020级物理学二班) 雷波县锦屏初级中学

张桂梅老师有一段话:“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以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巅,藐视卑微的懦夫。”细细读来,我的心底不由自主的涌现出了一股能量,以我羸弱的身躯承载不竭的力量,跨越千山万水,去飞向广阔的蓝天。就像张校长的女学生们一样,“走出大山,追逐梦想”。

我的前半生虽困于大山,但我满身“伤痕”地跑出来了。现在,我将后半生奉献给大山。

在凉山支教的这些时日,教育的残酷冰冷冷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有不听管教的“坏学生”;有不认识汉字,不会数数的“笨学生”;当然也有听老师话的“乖学生”;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无一例外,他们和曾经的我一样,皆是大山里的孩子。大山里的孩子要比城市里的孩子付出更多才能收获他们理想的成绩。城市的孩子可以走十分钟去少年宫,农村的孩子要走一天,这是我的亲身所感。因此,哪怕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支教老师,我也对我的学生说:“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也是农村的孩子,我能够考上高中,进入大学,相信你们比我更厉害,会拥有不一样的精彩未来!”学生们都笑了。

面对一群正在磕磕绊绊成长的孩子们,教育他们时就像是呵护新生的嫩芽,怎样引领他们朝着阳光生长,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很重要。支教后,我方能感悟到,为何张桂梅老师要用尽心血为她的女学生们搭建起一座跨越人生的“彩虹桥”。因为懂的,所以慈悲。

我的力量虽很微小,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深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支教队伍中来,相信所有的支教老师都会用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去为学生们筑起一条人生“隧道”。大山在这边,学生们在那边。

上一条: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参加马边彝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孵化园启动仪式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晨读成果展演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