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体育学院“三融四保”培养高质量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成效文章

  • 浏览量:
  • 日期:24-10-29 15:00
  • 作者:张孝禄
  • 来源:体育学院
  • 审核人:张峰

本网讯(文图/张孝禄)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三融四保”培养高质量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为题,关注了我校形成了“课、赛、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三融四保”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三维融合:创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四保’联动:提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点面结合:展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三个方面,深入报道了近年来体育学院引领专业行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举措与成效。

三维融合:创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一)深化体教融合,凝聚人才培养资源

立足体育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多年来,学院与省市体育部门、体育行业协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积极争取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支持与高水平体育赛事承办的实践平台;与四川省教育部门、乐山市教育部门建立协同育人平台,签订促进中小学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战略框架,让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开展基础教育实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人才引进,吸纳国家队、省队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院任职任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力推进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二)深化产教融合,锚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历来坚持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与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行业企业、社区体育部门等单位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秉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二是与体育行业企业优质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协同培养协议,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及进行毕业设计,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三是开展不同层级类别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丰富学生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储备。

(三)推进赛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科竞赛,以此检验专业教学成效,实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是通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专业课程实践技能考核,提升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竞赛能力。二是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建立“班级—年级—院级—校级”四级竞赛体系,增加体育专业学生参赛和办赛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充分发挥学生专业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搭建专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桥梁,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保”联动:提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一)强化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

学院通过创新党建工作、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创新党建工作,引领党员教师队伍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通过创新党支部工作法、发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二是完善学院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目标职责,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支撑作用,建立实践教学研究室,加强“三习”(见习、研习、实习)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三是加强学院组织文化建设,整合学院领导、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价值目标取向,提升院系组织绩效和治理能力;建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决策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

(二)提供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

学院根据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加强校内外教学、训练、竞赛、社会服务的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场馆设施、实践平台、智慧系统、新兴技术、专项资金等建设,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近年来,学校层面推动“一校两区”建设,专业教学场馆设施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学院同四川省内27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协同培养实践基地;建成1个高水平的运动健身与康复中心,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5项,到账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筹措校外办学资金达1000余万元。

(三)完善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学科竞赛、高水平运动队竞训管理、各类成果绩效奖励等相关制度,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构建“四年全程一贯递进式”、“课内和课外实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践、校内和校外实践、线上和线下实践”四结合、“认知性实践、基础性实践、应用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四层次的“四四四”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立体化。二是不断优化学科竞赛制度,实行竞赛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突出育人效应和社会效应。三是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竞训管理制度,有效激发教练员、运动员竞训积极性,着重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扩大学院办学影响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学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质量评价机制等,坚持评价导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一是根据学科发展和行业社会需求,征询多方利益相关者意见,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标准、有导向。二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建立“自评、校评、行评”三方协同评价机制,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正向反馈。

点面结合:展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效

近年来,学院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一流课程12门以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5项,出版专业类教材5部,发表教研论文15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3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校级课堂教学质量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学院多名教师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课程思政年度影响人物”称号,充分展现了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建设成效。

(二)实践平台建设成效

学院与乐山市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基础教育学校、知名体育行业企业共建27个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同各级体育行业协会共同举办各类运动项目教练员、裁判员、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培训近30场,近1000名学生取得体育行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承办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30余项,其中承办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篮球、排球比赛以及四川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旱地冰壶等比赛,因承办赛事成绩突出受到四川省政府部门、乐山市政府部门表彰奖励;承办2024年全国柔术U系列锦标赛(峨眉山站)。2023年,与乐山市教育部门签订《结对共建学校体育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与乐山市体育部门签订《助推乐山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实践平台,共建共享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果。

(三)学科竞赛育人成效

学院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一等奖100余项,其中,啦啦操代表队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6项,并于2018—2019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学院同四川省龙舟协会共建高水平龙舟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同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建高水平聋人足球队、同乐山市体育部门共建青少年攀岩队等多支校地共建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近日,在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四川·恩阳站)中,学院女子龙舟队取得了青少年组100米、200米和500米3个项目冠军。学院龙舟队荣获佳绩,印证了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以体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要性。

(四)参与公益服务成效

学院自2012年开始参与“姚基金”体育公益项目,厚植“扎根基层、服务乡邦”的教育情怀,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学生搭建高质量专业实践平台,每年派出近百名学生参加“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学院每年派送60余名学生参与“顶岗支教”,既为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振兴贡献了力量,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扎根山乡的教育情怀;参加凉山州美姑县“一对一”帮扶支教活动,提升受援学校校园足球及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支教活动受到四川省教育部门表彰并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在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引领下,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路径。正值学校教育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际,学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指引,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协同育人创新路径,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地方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0/27/content_144743_17930030.htm

上一条:我校音乐学、美术学专业第二级联合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见面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我校召开2025届毕业生考研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