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校地协同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成效文章

  • 浏览量:
  • 日期:24-05-05 00:04
  • 作者:杨爽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审核人:杨锐

本网讯(文/杨爽 图/音乐学院)5月4日,《中国教育报》以《乐山师范学院校地协同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为题,关注了我校与乐山市政府部门共同成立的“谢平安艺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工作成效。从“以戏曲艺术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为抓手”“以发展新时代戏曲艺术为使命”三个方面,深入报道了近年来中心有效推动了校地合作,培育了戏曲传承新人,弘扬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工作成效。


乐山师范学院

校地协同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2021年,乐山师范学院与乐山市政府部门共同成立了戏曲研究机构“谢平安艺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著名戏曲导演谢平安1940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他扎根川剧,演戏100多部,导戏60多部,创作、改编、移植剧本40多部,剧种涉及京剧、昆剧、梆子、豫剧、粤剧等30多个剧种,多次荣获国家级别奖项。中心成立的宗旨是对乐山籍当代著名戏曲导演谢平安艺术成就进行整体研究,培育戏曲传承新人,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为乐山市政府部门“十四五”规划主要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高校专业平台的优势来有效推动和落地校地合作,为下一步乐山师范学院与乐山市政府部门合力打造省级平台奠定扎实基础。目前与谢平安合作过的著名艺术家分布在全国从事艺术创作、研究等主要领域。中心成立有效整合谢平安艺术研究资源,为研究团队建设提供了坚实桥梁。

以戏曲艺术学术研究为基础

中心成立以来高质量举办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2022年11月16日,谢平安导演艺术暨戏曲传承发展研讨会在峨眉山市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探索研究谢平安的导演艺术成就和艺德人品,为振兴川剧和推进传统戏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推动戏曲文艺繁荣发展提供精神文化力量。会议上半场围绕谢平安的艺术作品、人格魅力,从戏曲的保护和挖掘、传承与创新、戏曲人才培养等方面各抒己见,会议下半场多位专家回顾了谢平安的生平事迹,感叹他独到的导排手法、善良的人性和善思的悟性。

2022年,中心团队成员获批“谢平安艺术思想研究”“谢平安戏曲编创审美价值研究”两项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研究包括实地考察,收集、整理谢平安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谢平安导演的川剧作品及其他戏曲名作,探索其作品创作背后的创新思想与文化价值。课题主要从理论层面研究谢平安戏曲创作内容与形式、艺术表现手段、创作思想、文化价值,从应用层面催化谢平安创新理念的戏曲新作,从文化层面为旅游兴市的战略提供新途径。

以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为抓手

2023年,“谢平安戏曲导演艺术人才培养”获得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立项,项目与乐山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以中心为依托,以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当代中国戏曲为宗旨,以研究谢平安戏曲导演艺术为目的,联络和团结川渝地区戏曲工作者,以谢平安戏曲生涯和戏曲导演的研究为出发点,推动学术交流,培养谢平安戏曲理论研究人才和谢平安戏曲导演创作人才。

项目培训自2023年11月20日开班,开展了为期22天的集中培训和历时两个月的学习,招收了川渝地区共计30名学员,人员构成为文艺团体的戏曲导演工作者,从事戏曲表演、创作、教学的演员和教师,以及在文化馆从事戏曲创作的人才。培训教师有国内知名戏曲专家学者、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一级演奏员,分别来自中央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北京京剧院、浙江省昆剧团、河南省豫剧院、乐山川剧艺术研究院等。在整个培训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结构化研讨、优质作品展示等形式,由戏曲理论基础课程、戏曲导演综合能力课程、谢平安戏曲创作创新探索课程、戏曲导演实践课程等多个模块组成,课程内容丰富,结合参培学员专业发展现状和培训需求,将戏曲从业者的道德修养、艺术积淀、创新能力等融入到培训内容中。

以发展新时代戏曲艺术为使命

四川省文旅部门、乐山市政府部门、乐山师范学院对谢平安艺术事业的贡献与艺术思想研究工作均给予了重要的指示与关注。当前正处在谢平安“五个一工程”有序推进的前期阶段,其中“五个一”是指一间艺术馆、一本书、一部剧、一个剧场、一场艺术节。“谢平安戏曲艺术馆”将建成集展览、艺术交流、研究、旅游于一体的标志性基地;拟邀请著名作家龚静染创作谢平安的纪实文学,通过相关口述史的研究,全方位立体化展现谢平安不平凡的戏曲人生;根据口述史进行剧本创作、新编现代戏;拟在文瀚巷内建小剧场与文化馆形成呼应,展演精品剧目;以艺术节的方式催生戏曲新作,推进戏曲艺术蓬勃发展。

另外,借助数字化档案保存、虚拟展览与演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营销推广为中心现有文献、音频、视频等资料整理与运用提供保障。借助人工智能、6DoF等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馆内建造沉浸式虚拟展览空间及虚拟演出;戏曲文化传承离不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与普及助力;适应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推广的模式,建立高质量线上互动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目前,中心在省艺术基金项目培训的基础上,正积极筹备申报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在原有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将师资团队扩大至省内外戏曲编剧、导演、表演、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拓展培训的深度、广度,同时开展学术研究论坛和作品创作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戏曲的现代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5/04/content_638632.htm?div=-1


上一条:刘进校长带队前往省社科联汇报交流工作

下一条:喜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