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田佩宁 吕思成 李永星 图/唐文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培养思政学子的爱国情怀与教育理念,加深学生对革命光荣岁月的理解,11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同学前往四川省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开展实践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由专职教师陈丽芳和辅导员刘蕾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全体同学参与。
11月2日清晨,全体师生从桂花广场乘车出发,上午十点左右抵达建川博物馆。参观伊始,同学们跟随讲解员进入园区内,四处可见革命相关的建筑物。检票进入“抗战文物陈列-中流砥柱”展览馆后,同学们肃然起敬,馆中展板陈列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壮烈事迹,从抗日烈士赵一曼李兆麟到新四军英勇杀敌,从地道战到青纱帐歼敌。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中,同学们仿佛走进了那段艰辛岁月,切身感受到了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儿女用血肉之躯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希望的伟大精神力量。随后,同学们来到“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进一步了解到红军战士从江西于都艰难跋涉二万五千里来到陕北的全过程以及红军在四川的发展历程。三十万川军出川抗战,这支特殊的“双枪”队伍在抗战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学们对此感慨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将永远镌刻在历史发展轨迹上,川军将士的精神也将如同竹子一样长青永存”。紧接着,同学们来到汶川地震馆,馆内氛围沉重,有汶川地震受灾实物、灾区现场照片以及遇难者遗物,更有国内外同胞鼓舞人心的呼喊与援助。同学们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有序安静,在沉思中体会历史,从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中塑造优秀思政教师应有的浓厚爱国之情。参观结束后,所有同行人员在建川博物馆正门入口处进行合影留念,以此表达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丰功伟绩的先烈们最真挚的敬意。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通过本次的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历来是在苦难中成长壮大的,更明白了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希望我院学子能够以此次实践研学活动为契机,承前人之光辉,将爱国热情融入教育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